記者衣韻潼從9月8日國家能源集團發布的《中國能源展望2025 - 2060》研究成果即報告中獲悉一組數字,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在未來十年會保持剛性增長,2035年前后將達71 - 72億噸標準煤,較當前還有約20%的增長空間。
報告表明,綠色低碳化轉型的能源消費結構會長期持續,當下以煤炭為主的狀況會逐步轉變為進入多元化發展階段。緊接著,隨著風電產業、光電產業、水電產業、核電產業快速發展,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里的占比,到2035年時會增長至35%左右,到2060年時會達到80%左右 。
短期來看,煤炭消費受到火電行業需求增長的牽引,同時也受到化工行業需求增長的牽引,仍會處于高位爬坡狀態,預計在“十五五”前中期的時候,會進入到49.5 - 51億噸的峰值平臺期,在2035年之前,仍然會維持在46億噸以上的高位水平。未來,當煤炭消費到達峰值之后,隨著部分老舊礦區陸續退役,因此國內煤炭產能也將會逐步收縮2025年能源消費結構,預計在未來二十年內,煤炭整體供需依舊會保持基本平衡。
現階段,石油消費總體處于峰值平臺期,此平臺期的消費數值在7.3至7.5億噸這個范圍,隨著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加速進行替代,以及石油化工行業漸漸趨于飽和,預計到2030年,石油消費將會降低至7億噸左右。
在能源系統轉型以及實現“雙碳”目標進程里,天然氣會起到一定的過渡性作用,其增長空間比較大,還預計在2035年前后進入到5900 - 6000億立方米的峰值平臺期。
一份報告給出想法,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會在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自然牽引,以及終端用能電氣化替代不斷推進的雙重驅動狀況下,長時間處于持續不斷的增長姿態,預測“十五五”時期年均增速大概是4.5%,“十六五”時期年均增速大概是2.9%,到2030年的時候會達到13.3萬億千瓦時,到2035年的時候會達到15.3萬億千瓦時,整體情況是在2050 - 2060年達到峰值,峰值的區間范圍是17.8 - 18.1萬億千瓦時。
另外,我國能源活動的碳排放,會在2030年之前,達到峰值,其峰值區間是114到116億噸,到“十六五”時期,會穩定且有所下降,將以相對較低的單位GDP碳排放,邁進社會主義現代化,預計到2035年,單位GDP碳排放相較于2020年,降低幅度會超過45%2025年能源消費結構,從而走出一條具備集約化、低碳化特點的中國式現代化能源道路。在遠期,借助化石能源減量替代、規模化發展CCUS工程、林地碳匯這三種方式同時進行,能夠成功達成2060年碳中和目標。
我國有十分重要的前提,那就是把能源的飯碗穩穩當當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,一步一步漸進式地提高我國能源自給率,由此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。報告經過研判表明,我國現在一次能源總體自給率處于80%左右比較高的水平,在今后會在此基穩穩地逐步穩步提升,到2045年前后的時候將會超過90%,達成高度能源獨立狀態。非化石能源會慢慢逐漸地肩負起保障能源供給安全的重大責任,在近中期這段時間成為貢獻能源增量的絕對主要力量,到遠期的時候達成對化石能源存量的替代 。
186信息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:www.mqw.org.cn
